
11月14日,騰訊公司發(fā)布的第三季度業(yè)績顯示,微信全球月活躍賬戶達10.8億,同比增長10.5%?!皰咭粧摺?、朋友圈、音視頻聊天……日常生活中,中國人已離不開微信這個即時通訊軟件。而在40年前,我國固定電話用戶不足193萬,人們普遍選擇寫信或發(fā)電報進行信息交流。
改革開放40年來,中國通信業(yè)的發(fā)展堪稱奇跡。改革開放初期,鄧小平同志就指出:“先把交通、通信搞起來,這是經濟發(fā)展的起點?!?0年來,我國堅持改革開放、引入市場競爭,通信技術突飛猛進。
“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?!绷暯娇倳洀娬{,要發(fā)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引領作用。如今,中國在網絡規(guī)模、網民數量、手機用戶數、移動支付等方面均在世界領先。無處不在的基礎電信網絡,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應用,無處不在的智能終端,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,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溝通習慣。
從“見字如面”到“音畫同步”——
通訊方式折射社會變遷
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區(qū)西長安街11號的北京電報大樓,曾是長安街最高的建筑之一。自1958年建成起,每一封從全國各地發(fā)出的電報,都要先經過電報大樓才能轉到地方。
“以前收到電報非喜即憂,準是大事?!?976年起就在電報大樓當報務員的賈錫剛回憶,電報業(yè)務在80年代達到頂峰,那時每天到此排隊發(fā)電報的人很多,“嘀嘀嗒嗒”的發(fā)報聲響徹一層營業(yè)廳。業(yè)務量最多時,一個月超過300萬份。
大城市之間,普通電報能在6個小時內送達,比寄信快了不少。然而,按字數計費的電報,讓當時的人不得不精打細算,連標點都不舍得加?!白钤?分錢一個字,后來漲到1角4分錢。”賈錫剛說,像“13日到21次接”這樣的電報有很多,寥寥數字卻“信息量極大”。
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,隨著公共電話亭和私營電話攤位的興起,一種全新的單向移動通訊工具——BP機(尋呼機)登上了歷史舞臺。
“腰上別個BP機,感覺走在了時代前列?!奔易∩轿魇x中市榆次區(qū)的劉曉亮,至今還珍藏著一部BP機。出門在外,BP機一響,立馬奔向電話亭回電話,是那個年代特有的景象。
“什么時候才能隨時隨地打電話呢?”港臺電影里的“大哥大”讓當時的劉曉亮羨慕不已。沒過幾年,隨著價格親民的2G單色屏手機的流行,這個愿望實現了。
從單色屏到彩色屏,從功能機到智能機,進入本世紀后,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迅猛發(fā)展。2011年1月,微信正式推出并日益流行起來。當今的大街上,隨處可見人們用智能手機聊微信、刷新聞,任意切換文字、語音和視頻通訊。人們用更低廉的成本,實現了從“見字如面”到“音畫同步”的巨大跨越。
“2018年9月,我國移動用戶戶均移動流量消費達5.14GB,是去年同期的2.6倍?!?0月23日,記者來到北京電報大樓一層參加2018年前三季度工業(yè)通信業(yè)發(fā)展情況發(fā)布會——這里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新聞發(fā)布廳,原營業(yè)廳電報業(yè)務于去年6月15日停業(yè)搬離。
從“王謝堂前燕”到“尋常百姓家”——
通信網全覆蓋惠及大眾百姓
1978年底的中國,固定電話用戶不足193萬。據原郵電部副部長劉立清回憶,當時我國通信網的基礎設施仍停留在四五十年代的水平。通信供需矛盾激化,成為制約經濟發(fā)展的瓶頸,改革正當其時。
1988年,國務院在政策層面上明確了郵電體制以政企分開、郵電分營為改革方向;1994年,中國聯通的成立為通信業(yè)引入競爭;1998年,信息產業(yè)部和國家郵政局相繼掛牌;2008年,信息產業(yè)部并入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……一系列頂層設計引領中國通信業(yè)有序向前,迅速成長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、支柱性、先導性、戰(zhàn)略性產業(yè)。
2003年10月,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。今年6月底,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突破15億戶,其中3G和4G用戶占比達82.8%。
活力四射的通信經濟中,大眾百姓無疑成為最大受益者。2015年,我國已實現100%的行政村通電話、100%的鄉(xiāng)鎮(zhèn)通寬帶。近幾年,通信業(yè)的“毛細血管”還在各個角落繼續(xù)延伸。
四川省昭覺縣有個“懸崖村”,全村500人都居住在高山上,只能依靠一條沿著懸崖垂直而下的800米山路出村。2017年春節(jié)前,中國電信為“懸崖村”開通了百兆光纖寬帶和4G網絡,打通了信息天路。有了網絡,以前無人問津的“懸崖蜂蜜”等當地特產,很快供不應求。
另一項惠及億萬用戶的好事是“提速降費”。2015年以來,套餐價格不變、寬帶網速翻番;套餐內長途費、漫游費取消;國際漫游資費多次大幅下調……如今,三大電信運營商均推出了手機流量“暢享套餐”,用戶邁進了無限流量時代。
從跟跑、并跑到領跑——
創(chuàng)新引領通信技術發(fā)展
上世紀70年代末,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福建省福州市。海外游子和外國客商前來投資興業(yè)的愿望迫切,而打電話的難題又使他們望而卻步。
“一位法國客商看好一項投資,要給公司總部打電話確認,但兩天都沒能打通,很無奈地走了?!痹=ㄊ∴]電管理局局長郝峰云說,這件事給了他們很大的刺激。
痛定思痛。1982年,中國第一部萬門程控交換機在福州引進?!爱敃r我國大部分縣城和鄉(xiāng)村都是人工手搖電話,而程控電話由程序自動接續(xù),是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?!备V菔须娦啪指呒壒こ處熈职钴罢f。
由于研發(fā)能力不足,國內電話網所使用的程控交換機來自思科、朗訊、阿爾斯通等8個國家的9家企業(yè)?!懊考业闹剖綐藴识疾灰粯樱瑯I(yè)內戲稱為‘八國九制’?!绷职钴盎貞?。
如何才能擁有自己的技術?對此,原郵電部提出了“引進、消化、吸收、創(chuàng)新”的思路,通過技術引進、吸收、競爭,激發(fā)了國內通信產業(yè)的潛能。到了1991年,我國第一臺自主研制的大型數字程控交換機“HJD04”誕生,一舉扭轉了我國電話網建設受制于人的被動態(tài)勢。
類似的故事還在移動通信領域中上演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4G技術研發(fā)過程中,由我國主導的TD-LTE標準成功入圍4G國際標準,并在過去五年間占據了全球4G市場半壁江山。
經歷了“2G跟隨、3G突破、4G并進”后,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,以華為、中興、烽火和大唐等為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(yè)不負眾望,在標準制定、前沿技術研發(fā)和網絡建設實踐等領域全面崛起,站在了全球技術創(chuàng)新的最前列。
2016年11月,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討論5G短碼方案,華為的極化碼方案勝出,被采納為全球標準。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表示,在2020年,我國將成為首批5G商用的國家之一。